首页 > 行业资讯 > 司美格鲁肽治疗糖尿病或增加眼部风险,研究揭示与严重黄斑变性关联
司美格鲁肽治疗糖尿病或增加眼部风险,研究揭示与严重黄斑变性关联
2025-06-26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在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和体重,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然而,关于这类药物对视网膜健康的潜在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既往糖尿病临床试验曾提示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有关,但也有研究指出其潜在的神经保护或血管益处。因此,长期使用GLP-1激动剂是否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罹患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 的风险,尚无明确结论。

 

nAMD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一种严重亚型。虽然其发病率低于干性AMDdAMD),但它却是导致突发性、不可逆性中心视力丧失的最主要原因。nAMD的病理特征是眼底黄斑区(负责精细视力的关键区域)出现异常的新生血管,这些血管易出血和渗漏,损伤视网膜组织。

 

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Ophthalmology*上的研究,为GLP-1激动剂与nAMD的关联提供了重要新证据。由多伦多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的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与糖尿病患者患nAMD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关。

 

研究设计与关键发现:

 

研究类型: 研究团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回顾性队列分析,旨在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后发生nAMD的风险。

数据来源与人群: 基于2020年至2023年安大略省的健康和人口统计数据,研究纳入了139,00266岁及以上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

分组: 其中,46,334人曾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为司美格鲁肽)治疗至少六个月;其余92,668人则无GLP-1受体激动剂使用记录,作为对照组。

核心结果:

    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的糖尿病患者,其发生nAMD的风险显著高于未使用者。

    经统计模型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风险比(HR)为2.21。这意味着,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的糖尿病患者患nAMD的风险,是匹配的未使用者的两倍多。

    风险具有时间依赖性: 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的时间越长,风险越高。具体而言,使用时间达到或超过30个月的患者,其校正后的风险比大幅攀升至3.62

其他风险因素: 分析还确认,年龄较大和既往有脑血管事件(如中风)也是增加nAMD风险的独立因素。

 

研究意义与背景:

 

这项发现加剧了人们对GLP-1受体激动剂潜在视网膜并发症的担忧。此前,在司美格鲁肽的关键心血管结局试验(SUSTAIN 6 PIONEER 6)中,就观察到用药组报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比例高于安慰剂组。

 

本研究观察到GLP-1受体激动剂暴露与nAMD诊断之间的关联在不同用药时长分层中均持续存在,且与司美格鲁肽既往报道的视力相关并发症模式相符。研究者指出,长期接受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患者,可能存在延迟性眼部损害的风险,这凸显了对这类患者进行定期眼科监测的必要性。

 

结论与展望:

 

该队列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表明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与发生严重致盲眼病——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风险显著增加(超过一倍)相关,且风险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升高。

 

然而,研究团队强调,目前尚不能确定GLP-1激动剂是导致nAMD的直接原因(观察性研究的局限)。亟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其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更全面地评估在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中,GLP-1受体激动剂的显著益处与潜在眼部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

上一条:双靶点新突破:玛仕度肽改善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机制揭示

下一条:丹佑林安宫牛黄丸:急救良药,谨记禁忌与规范

版权所有 © 2025 深圳华美创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365463号    粤网药信备字(2025)第00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