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黄帝内经》的智慧:夏至养心,安宫常备
《黄帝内经》的智慧:夏至养心,安宫常备
2025-06-26

《黄帝内经》早已指出夏季养生的关键: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强调在夏季要保持情志舒畅,让气血得以疏泄,顺应夏季养长的自然规律。

 

然而,夏季高温湿热的环境,恰恰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危险期。如何为家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和三高人群的健康筑起一道防护屏障?家庭常备急救药物如安宫牛黄丸,就体现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智慧。

 

夏至时节,为何心脑健康需格外关注?

1.  阴阳转换,气血易失衡: 夏至虽阳气最盛,但阳极生阴,人体阳气浮于体表,内里相对空虚。此时身体调节功能容易不稳定。

2.  高温湿热,加重心脑负担: 酷暑导致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需加速泵血以散热,血压易波动。频繁出入空调房造成的冷热交替,更是对血管的严峻考验。

3.  暑热扰心,情绪易波动: 暑易伤心热扰心神,高温易引发烦躁不安。中医认为,情绪激动易致肝阳上亢,显著增加中风等风险。

4.  “三高人群风险倍增: 对于本身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及高危人群,夏季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如中风、心梗)的发生率和危险性明显升高。

 

安宫牛黄丸:关键时刻的家庭急救卫士

经典名方,急救价值: 安宫牛黄丸源自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牛黄、麝香、水牛角浓缩粉、珍珠、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等组成(注:原方含朱砂、雄黄,现代用药需遵医嘱并注意炮制规范),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镇惊安神的功效。

把握中风急救黄金时间窗: 对于中医辨证属于热闭神昏的中风患者(症状如: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气粗、喉中痰鸣、舌红苔黄腻等),尤其是在出血性中风早期或热象明显的缺血性中风发病后的黄金时间窗(通常指发病后3-6小时内),在等待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遵医嘱或在专业指导下及时正确使用安宫牛黄丸,有助于:

    降低颅内压,保护濒临死亡的脑细胞。

    豁痰开窍,促进意识恢复。

    为后续的现代医学救治(如溶栓、取栓、手术等)争取宝贵时间,最大程度降低致残和死亡风险。

常备重于急救: 安宫牛黄丸的核心价值在于有备无患。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家族史或属于高危人群的家庭,在医生评估和建议下,于家中长辈身边、随身药箱中备置,就如同拥有一份重要的健康保障。一旦发生紧急状况,能够第一时间取用,抓住救治的黄金时间,避免因寻找药物而延误。

 

夏至养心安神,全方位防护之道

除了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备药,日常防护至关重要:

 

1.  静心调神: 心静自然凉。保证充足、规律的睡眠(尤其注重子午觉,即午间小憩),避免熬夜。保持情绪平和稳定,避免大悲大喜、过度激动。

2.  清淡饮食: 多食新鲜瓜果蔬菜(如西瓜、冬瓜、黄瓜、苦瓜、莲子心等清热解暑之品),少食油腻、辛辣、过咸食物。少量多次补充水分,以温开水或淡茶水为佳。

3.  适度运动: 选择清晨或傍晚相对凉爽时段,进行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和缓运动,避免大汗淋漓、过度消耗。

4.  避暑防湿: 避免长时间高温暴晒,合理使用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26℃左右,注意定时通风),谨防空调病。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

5.  严格监测: 三高等慢性病患者务必遵医嘱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6.  识别中风先兆: 牢记“FAST”原则或常见中风先兆:Face(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rm(一侧手臂无力或麻木)、Speech(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Time(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其他信号还包括: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视物模糊、行走不稳等。一旦怀疑中风,务必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上一条:安宫牛黄丸用对才是关键

下一条:夏至服安宫,科学防范“热中风”

版权所有 © 2025 深圳华美创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365463号    粤网药信备字(2025)第00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