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page > news > 夏至服安宫,科学防范“热中风”
夏至服安宫,科学防范“热中风”
2025-07-17

盛夏已至,全国多地迎来持续高温。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阴阳失调,发生俗称热中风的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显著增加。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做好防暑降温与科学养生至关重要。

 

夏至(621日)是传统节气养生中服用安宫牛黄丸的重要节点之一(与惊蛰、霜降、冬至并称四大节气养生日)。那么,夏至服用安宫牛黄丸,真能起到预防中风、保健养生的作用吗?这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一、高温为何易诱发热中风

 

热中风的发生有其明确的生理机制:

1.  体液耗损,血液粘稠: 当气温持续超过32℃,人体主要依靠大量出汗来散热。汗液不断蒸发导致体液流失,血液相对浓缩,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阻碍血流,诱发脑梗塞。

2.  情绪波动,血压不稳: 夏季炎热易使人烦躁激动,导致血压急剧波动。对于已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压的骤升骤降大大增加了脑血管破裂(脑出血)的风险。

 

二、警惕热中风的预警信号

 

出现以下症状,需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血压剧烈波动,伴随明显头晕、眼花或耳鸣。

头痛突然加剧或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剧痛,并伴有恶心、呕吐。

突发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或口齿不清、舌头发麻。

精神性格突变,如异常沉默、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判断力、智力障碍,或异常嗜睡。

突发短暂性视物不清、眼前发黑甚至失明,或频繁鼻出血。

不明原因的突然跌倒或晕厥。

 

三、哪些人群需重视节气养生,常备安宫?

 

以下人群尤其需要在惊蛰、夏至、霜降、冬至等节气注意防护,并考虑常备安宫牛黄丸以备不时之需或遵医嘱进行预防性调理:

1.  高风险人群: 工作压力大、长期过度疲劳的中老年人;有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中老年人;患有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体检提示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及动脉硬化风险者。

2.  疾病关联人群: 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既往病史或当前正在治疗的患者。

3.  家庭防护: 家中有中风、癫痫、精神类疾病或其他危重疾病成员的家庭。

 

四、从中医体质看安宫适用性

 

从中医体质学角度,痰湿质和湿热质人群更需关注心脑血管健康,常备安宫黄牛丸更具意义:

痰湿质特征: 体型肥胖(尤其腹部松软)、面色暗黄油腻、易感身体困重、汗出粘腻、眼睑微浮、易疲倦、喜食肥甘厚味。此体质易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

湿热质特征: 体型偏胖或多见,性格急躁易怒,常见面部油光、易生痤疮粉刺、口苦口臭、大便粘滞不爽,女性或见白带色黄有异味等。

 

五、安宫牛黄丸的科学服用要点

 

成分与功效: 安宫牛黄丸含牛黄、黄芩、黄连、栀子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的功效。在夏至等高温节气服用,意在清热泻火,辅助平衡阴阳,养护心气,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风险。

节气预防用法(供参考,务必遵医嘱):

    时机: 于惊蛰、夏至、霜降、冬至四个节气服用。

    频次: 每个节气服用一次。

    周期: 可选择在节气当日及前后各一天(共3天)。

    用量: 每日1粒。

    服法: 含服、嚼服或用温开水化开送服。

 

重要提示:

1.  辨证使用: 本品适用于中医辨证属热闭神昏(高热、神志不清、烦躁、舌红苔黄等)的急症。寒闭神昏(面色苍白、肢冷、静卧不烦、舌淡苔白等)者绝对禁用。

2.  孕妇慎用: 处方中含麝香,芳香走窜,可能损及胎气,孕妇应慎用或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

3.  饮食宜忌: 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防助火生痰。

4.  成分警示: 本品含朱砂、雄黄,不宜长期或过量服用。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具体禁忌、注意事项请务必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严格遵循医嘱。

 

核心总结: 夏至高温是热中风高发期。了解其成因与预警信号,识别自身风险(如基础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特定中医体质),在关键节气(如夏至)结合科学养生(防暑降温、稳定情绪)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利用安宫牛黄丸的预防保健价值,是降低心脑血管意外风险的综合策略。安宫牛黄丸是急救药品,预防性使用需极其谨慎,务必咨询专业医师。突发中风症状,必须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送医!

上一条:《黄帝内经》的智慧:夏至养心,安宫常备

下一条:牙齿松动、疼痛?可能与肾气不足有关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shenzhen huamei chuangxin biotechnology co., ltd.
粤ICP备2025365463号    粤网药信备字(2025)第00328号